欢迎来到 - 九九学习库 - http://www.99xxk.com !
您的位置: 九九学习库知识大全幼儿教育幼儿园常用资料幼儿园案例与反思大班案例反思假如我是孩子 -- 正文

大班案例反思假如我是孩子

[10-10 00:11:42]   来源:http://www.99xxk.com  幼儿园案例与反思   阅读:92110

概要:开,然后将整个手掌外形描在纸上,再用剪刀剪下),这不就解决了“空开些”?(策略: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纸剪的“掌印”轮廓)活动花絮(2):“瞧!这是什么呀?”“手掌”。“手掌上有什么?”“手指”。“每个手指都有一个指印,这些指印在一起就是快乐的一家。……”没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说:“我要在我的‘手掌上’画上快乐的一家……”。他们边画边向同伴介绍,“这是爷爷,他的年纪最大,排第一……”假如我是孩子: 既然孩子喜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能否为孩子创设一个环境——“手”,让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呢?(策略:选择了活动室的壁面,贴上一个卡通地很大的手掌。见右图)教师的分析: “换位思考”这一名称或许并不陌生,可是你要真正做到,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这所以我说“假如我是孩子”,正是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果园长要交待一件事,有的老师做得好,有的……。这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有关,与每个人自身看待事物的判断标准有关……这之间的原因有许多,那要每个人都能做好,实现就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关键也就在这个标准。那换言之,你提的要求孩子是否理解?他们的标准和你的标准究竟有多少?也许你也会和我一样,发生花絮(1)的问题。而当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我突然发现“空开些”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要让孩子理解,就必须是看得见,容易操作的。于是我发现孩子在印指印时,常常会因为不想把每个手指都染上红色,而把手指分得很开。这不就是“空开些”吗?也

大班案例反思假如我是孩子,http://www.99xxk.com

大班案例反思假如我是孩子

假如我是孩子

案例:指印画

活动花絮(1):

大班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主题活动“我的身体”中他们开始了探究。慢慢的孩子发现:人与人之间有着许多不同点,就连看似相同的指纹,也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在无意中孩子发现指纹很有趣,用笔稍添几笔,就能变成可爱的小脸。

渐渐地喜欢“指印画”的孩子多起来。可是由于孩子的手指小,再加上他们印指印时有深有浅,使得画面看上去就像一个个红团团。怎么改变呢?总不能对他们说:“指印和指印间要空开些。”这句话对成人来说或许能理解,可对孩子来说“空开些”这“一些”究竟是多少他们无法理解,也就做不到。

假如我是孩子:

观察孩子们的指印画大多是一个个小脸,那能否说是“快乐的一家”?指印出自于手指,那是不是尝试让孩子把指印印在“手掌”上(将孩子的手指分开,然后将整个手掌外形描在纸上,再用剪刀剪下),这不就解决了“空开些”?

(策略: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纸剪的“掌印”轮廓)

活动花絮(2):

“瞧!这是什么呀?”“手掌”。“手掌上有什么?”“手指”。“每个手指都有一个指印,这些指印在一起就是快乐的一家。……”没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说:“我要在我的‘手掌上’画上快乐的一家……”。他们边画边向同伴介绍,“这是爷爷,他的年纪最大,排第一……”


假如我是孩子:

    既然孩子喜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能否为孩子创设一个环境——“手”,让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呢?

(策略:选择了活动室的壁面,贴上一个卡通地很大的手掌。见右图)

教师的分析:

   “换位思考”这一名称或许并不陌生,可是你要真正做到,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这所以我说“假如我是孩子”,正是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果园长要交待一件事,有的老师做得好,有的……。这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有关,与每个人自身看待事物的判断标准有关……这之间的原因有许多,那要每个人都能做好,实现就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关键也就在这个标准。那换言之,你提的要求孩子是否理解?他们的标准和你的标准究竟有多少?也许你也会和我一样,发生花絮(1)的问题。而当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我突然发现“空开些”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要让孩子理解,就必须是看得见,容易操作的。于是我发现孩子在印指印时,常常会因为不想把每个手指都染上红色,而把手指分得很开。这不就是“空开些”吗?也正是我换位思考,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是并不是每次都成功的。就花絮(2)来说,孩子们都能做到“空开些”,他们也更喜欢交流自己的快乐。可是当我再次为他们创设环境——手,并没有我预期的效果。我不是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吗?创设大环境,更便于他们交流,可为什么在大手上只有5个指印?而我的想法是,“手”大了,孩子们不就能多画些?可再深一步了解孩子,我才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每个手指只有一个指印。虽然“手”是大了,可它在孩子的眼中还是一只“手”,他们也只会和先前一样在手指上印上一个指印。也就是说孩子并不是看大小,而是看他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这也正是孩子的年龄特点。

由此,我更觉得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不是光有理论,而是要积累实践经验,用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理论内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走近孩子,这时的换位思考不再是一个名词、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教学策略。



标签:幼儿园案例与反思幼儿园案例分析大全,幼儿园案例大全,幼儿园反思幼儿教育 - 幼儿园常用资料 - 幼儿园案例与反思

上一篇:音乐活动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