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九九学习库 - http://www.99xxk.com !
您的位置: 九九学习库学习教育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案例与反思 -- 正文

《连加、连减》教学案例与反思

[10-10 00:23:19]   来源:http://www.99xxk.com  数学教学反思   阅读:92992

概要:的关系打下了伏笔,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的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也应该帮奶奶做些事情了。于是她找来了手推车,帮奶奶把南瓜搬回家。第一次运了4个放在一个筐里,第二次又运了2个放在另外一个筐里,还有一个最大的正在推着呢!奶奶一共摘下了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谈话:可以这样列算式:4+2+1=(板书) 提问:算4+2+1应该先算什么?得多少?再算什么?得多少? 板书成: 4+2+1=7 —— 6 提问:你能给这个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谈话: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就叫它连加。 提问:你能说说连加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算的吗? 谈话:对了,我们从做往右连着加,最后写上得数!(板书课题:连加) 2、教学例2 谈话: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你快来看呀,奶奶家还种了丝瓜。” 出示例2的主题图。 提问:你能看了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表述:丝瓜架上原来有8条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条,第二次有摘下1条,还剩几条?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连续减了

《连加、连减》教学案例与反思,http://www.99xxk.com

余东中心小学 胡赛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初步学习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师生合作、示范“算式接龙”。 
板书3+2,让学生口算,补书成3+2=5,又让学生口算5+1,补书成5+1=6,再让学生口算6+3,补书成6+3=9。 
讲述:像这样的第一个算式的得数刚好是第二题开头的这个数,第二题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三题开头的数——这样的几个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条龙,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2、指定几人从10-2开头练习“算式接龙”。 
3、各小组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天真好奇的心理,从生动的游戏情景引入,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的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也应该帮奶奶做些事情了。于是她找来了手推车,帮奶奶把南瓜搬回家。第一次运了4个放在一个筐里,第二次又运了2个放在另外一个筐里,还有一个最大的正在推着呢!奶奶一共摘下了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谈话:可以这样列算式:4+2+1=(板书) 
提问:算4+2+1应该先算什么?得多少?再算什么?得多少? 
板书成: 
4+2+1=7 
—— 

提问:你能给这个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谈话: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就叫它连加。 
提问:你能说说连加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算的吗? 
谈话:对了,我们从做往右连着加,最后写上得数!(板书课题:连加) 
2、教学例2 
谈话: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你快来看呀,奶奶家还种了丝瓜。” 
出示例2的主题图。 
提问:你能看了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表述:丝瓜架上原来有8条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条,第二次有摘下1条,还剩几条?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板书课题:连减)做连减和连加一样都是从左往右,连减从左往右连着减最后写上得数。 
(设计意图:算法选择及计算顺序是和“动作、过程”紧密联系的,教师通过学生的看图编故事,讨论怎样列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形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使学生不仅能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牢。) 
三、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能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例子? 
生1:家里原来有3只苹果,妈妈先买来了2只,又买来了4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用 3 + 2 + 4 = 10 来计算。 
生2:我原来有9本书,送给弟弟3本,又送给妹妹4本,还剩多少本?可以用 9 - 3 - 4 = 2来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举例,将数学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学校里打算组织一次秋游,可以带一些干粮,妈妈给你10元钱,有这么一些食品,你打算怎么买? 
火腿肠 果冻 面包 蛋糕 薯片 饮料 
2元 4元 1元 3元 3元 5元 
生1:我想买1根火腿肠,1个面包和1袋薯片还能找回2元。 
生2:我想买一袋果冻,一块蛋糕,一罐饮料,10元钱刚好用完。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本节课上联系课外的情境,增强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认识,并能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如春游时妈妈给你10元钱你自己如何安排等。课堂上学生是带着问题来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体现课堂效果的标准之一,因此让学生对

自己有个总结“我的问题解决了”很重要。) 
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1 
表述图意,独立把算式填写完整,校对答案。 
2、想想做做2、3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指名表述图意,各自填写算式,共同校对答案。 
3、想想做做5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能编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故事吗?能编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后,独立列式计算,校对答案。 
4、想想做做4、6 
生计算,师提出既要计算正确又要书写漂亮的要求! 

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陈旧的模式中,师声问答沿袭成一个固定框架,学生只能循着教师的思路前行。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我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大胆质疑,师生、生生间平等地交流数学思想,讨论并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交流、争辩,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共同发展,构建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在探究连减时,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我看到了学生在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了新知识。稚气小脸上透露出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学习,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意志品质得到了体现。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相互质疑,共同讨论,把原本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由小组合作完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互相质疑、释疑的情景中自主探索,教师只是适时地引导,更多的是于学生一起探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发言的习惯,又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标签: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数学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